60歲出頭的林先生曾經中風,復健後慢慢可以走路,他很怕過馬路,走得快怕跌倒,走得慢又過不去,陷在車陣裡。他想提升體能,開始練習超慢跑,一開始腳步有點不穩,需要一手扶著牆壁,跑2、3分鐘就氣喘吁吁、肌肉痠痛,他不放棄,每天持續練習,時間逐漸拉長到5、10、15、20分鐘,三個多月後,他可以穩穩地過馬路了,又過了幾個月,進步到一次可以跑上1小時。強度低又能甩油,超慢跑適合初學者追劇順便運動、燃脂降三高、一年瘦20公斤、不累不喘不傷關節……,網路流傳著素人、運動教練及醫師分享超慢跑經驗的文章及影片,實體課程也時常額滿,甚至出現以超慢跑為主題的運動旅行團,被稱為「最有效的懶人運動」的超慢跑,究竟有何神奇?
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林杏青說,超慢跑也是一種廣義的慢跑,但和一般慢跑比,更強調速度慢(每小時6~7公里以下)、騰空高度低、步頻快、步幅小、前腳掌先著地;而健走通常是腳跟著地,且腳掌不騰空。他認為,「正確的」超慢跑速度慢,對於心肺適能的負荷比較低,心率大致處於「zone 2」(指最大心率的60~70%),此時的能量需求是以燃燒脂肪為主,且因為強度低,所以比起快跑可以持續更久,單次落地時對關節的衝擊理論上也比較低,因此適合較缺乏運動的人開始入門。
聆聽身體的回饋,不快不慢剛剛好
超慢跑推廣人、台北市文山區體育會總幹事徐棟英以前是職業軍人,他的工作就是訓練軍人的體能,幫助他們通過體能測驗。他發現超慢跑的節奏很適合用於訓練及提升軍人的體能,且不易受傷,後來就開始向一般民眾推廣。
他目前每週一、三、五教課,會跑到約5萬步,周二、周四自己練跑,約兩萬步,週末休息兩天。
他說,健走每分鐘約走120步,超慢跑則達到每分鐘180步,能量消耗更多,「想要控制三高、減重,超慢跑的效益比較高。」
那麼為什麼不選擇慢跑?他說,很多人無法持續慢跑,是因為抓錯處方,「基本功還沒練好就跑那麼快,身體的回饋就是喘、痠痛、僵硬,很難持久。找到適合自己的處方,身體不會那麼不舒服,就願意繼續嘗試,運動的效益才會出來,」他鼓勵過去沒有運動習慣、較胖、年長、體能較不好的人,若想開始運動,可以從超慢跑開始。
如果超慢跑就可以達到健康促進的效果,他建議繼續維持,不用改成慢跑,「太熱、下雨或空氣品質不好,都不適合外出慢跑,變成怠惰不運動的理由。超慢跑在家就可以做,還可以一邊追劇、看球賽或電影,是克服懶惰的好方法。」
加上肌力訓練,增肌減脂更有效
林杏青說,任何運動只要消耗掉的能量大於進食攝取的能量,都可以降低體重,「雖然超慢跑有『主要燃燒脂肪』的特性,可能有些增加肌力及肌肉量的效果,但是因為運動強度相對低,就算持續1小時,燃燒掉的熱量可能不及一碗白飯,如果希望增肌減脂更有效率,建議搭配肌力訓練。」
他說,一般健康的成人,需要每週150分鐘的有氧運動(超慢跑即屬有氧運動),2~3天做肌力訓練(訓練8~10個大肌群)、每週2天做伸展運動,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疾病風險。
「人同時需要這3種類型的運動,才能達到最大的健康效益,這是運動醫學組織數十年來根據疾病風險防治的證據累積。有氧運動可以降低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的風險,肌力訓練也可以,兩個都做會比只做一個更多。這就跟吃東西一樣,只吃菜不健康,只吃飯也不夠健康,應該均衡攝取,不可偏廢,」林杏青說。
增加肌力另外的好處是,可以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。
要達到健康效益,需要掌握每週都有進行有氧運動、肌力訓練、伸展運動。(Shutterstock)
再溫和的運動也可能造成運動傷害
林杏青指出,世上其實沒有「最好的」運動,每個運動刺激的能量系統、肌肉纖維及神經徵召(神經啟動肌肉出力及完成動作的能力)都不同,也都有各自的運動傷害,「每次一項新的運動蔚為風潮,就常常有許多人因此受傷,這幾個月以來我也看過不少因為練習超慢跑造成運動傷害的案例。」
他說,超慢跑強調前腳掌著地,這樣的跑姿脛前肌肉緊繃等問題比較少,但跑步時前腳掌先著地,相對於腳跟著地或中足著地,阿基里斯腱及小腿肌肉的負荷較大,因此如果落地時下肢彈性不好,就容易造成小腿阿基里斯腱和其他肌肉肌腱的傷害。
此外,因為超慢跑需要比較高頻率的彎曲髖關節讓腳離地,也有人因為反覆摩擦造成髖關節肌鍵不舒服;也有人做這類耐力運動時身體核心不夠穩定,做久疲勞時姿勢無法維持、也沒有正常擺臂,因此跑完變成肩頸痛、腰背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跑相同距離,超慢跑雖然單次落地對膝關節的衝擊比快跑低,但因為需要更多步數,因此對膝關節的總壓力可能反而增加。
「不過就和所有運動一樣,不需要因為運動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就因噎廢食,只需要注意技巧、循序漸進,同時在跑步以外搭配下肢肌力訓練,就能減低傷害發生的機率,」他強調。
關節不舒服,也可以超慢跑?
林杏青說,世界上每一種運動都有相對應的風險,就算是很多人認為非常溫和的瑜珈、游泳、太極拳、拉單槓,都還是有人因為技巧不當而受傷,「運動雖然要承擔風險,但還是贏過都不運動。」
原則上超慢跑適合新手入門,只要循序漸進,他認為這項運動適合多數人,但也需要技巧才能做得好、不受傷。
如果遇到各種關節急性發炎、足底筋膜急性發炎期間,應盡量以低衝擊運動為主,這時候如果超慢跑落地的腳步彈性不好,容易讓關節和周邊肌腱韌帶筋膜進一步發炎,應該減少跑量、更注意技巧。
如果髖關節、膝關節、踝關節已經有很明顯的活動受限,或有明顯的平衡功能障礙,就要仔細衡量做這項運動的風險效益,「畢竟有氧運動一樣也可以用飛輪、游泳或其他手部運動完成。」
發佈留言